中老年长途骑游的一点建议 - 骑行注意 - 我爱骑行 - Powered by Discuz!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今天是: 2023-12-08    美好的一天,从现在开始
开启辅助访问      

我爱骑行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中老年长途骑游的一点建议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1-8 00:32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中老年长途骑游的一点建议:
    长途骑行,一般指连续多日骑行总里程1000公里以上的。中老年骑自行车旅游,进行体育锻炼和游览、参观。因为自行车速度慢,一般出行都要一周以上。这样就是长途骑游。那么长途骑游要注意那些问题呢?有哪些建议呢?现在就我几年来的实践,结合以前车友的文章谈一点体会并给没有走过长途的车友一点建议。
    一. 目的和意义:中老年人骑行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,呼吸新鲜空气。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,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,尝一尝各地的风味小吃;增长知识,陶冶情操,。并不是像有些年轻人一样挑战自己;也不是为了经济原因。基于这样的目的来制定骑行计划。
    二. 制定骑行计划:骑行川藏、青藏应在每年的4-10月份为好,时间应准备30天;新藏线应在每年的5-9月份,时间在30天以上;东北三省也要在每年的4-10月份为好,时间要2个月以上;海南环岛应选每年的冬季,时间要2周以上;新疆全省要每年的4-10月份,时间要3个月才够。云贵骑行在每年的2-11月最好,1月和12月也可以。其他地方常年可以。除非在路上,建议大家不要赶在春节假日出行,那样最不好,小饭店不开门,小旅馆未开张,吃饭住宿不好解决;这还是小事,最难受的是路上小车太多。现在流行买小车开小车,买了车的一定会开回家过年显摆显摆,路上堵车不说,最难过的是汽车尾气呛得人难受。我今年春节出行,在县乡道路上,就几次遇到过几公里长的车。而那些车堵在路上时一直处于怠速状态,整个路段处于汽车尾气笼罩着,逃都没法逃。骑车出游要合理安排时间,已退休和自由职业者要安排好家中的事,做好家属的工作。在职的工作人员除要安排好家中的事,做好家属的工作外,还要安排好工作上的事。人在外不能一心挂两头,整天担心家中或工作上的事。那样人在旅途玩得不痛快,最主要的是对人身安全不利。预定的骑行日期和行程只能是个大概。不能定得很细,那样的话,每天因时间紧而整天只是赶路,没有时间看景、没有时间照相,骑车旅游也就没什么意义了。还不如坐车旅游。选好出行季节,了解目的地气候。除非想挑战极限,冬季不建议去西藏、青海、新疆、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。如果只是夏季骑行东部,御寒衣和厚睡袋就没有必要带了。春夏交际是南方的雨季;6月份之前川藏、青藏不会下雨,只会下雪,7、8月份是川藏雨季;夏天东部有雷雨要注意雷电;夏季新疆部份地区气温很高而且昼夜温差大。我认为冬季骑行海南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为最佳时节;3、4月份骑行长江中下游等江南地区及华北最合适;5月份以后骑行东北、西北、川藏、青藏、新疆为好。
    三. 骑行前的准备:
    1.思想准备:要做好心理准备,在外不比在家,到处随遇而安,吃饭住店不能太过讲究。一分钱一分货,肯花钱的可以上星级饭店和星级宾馆。工薪阶层可以挑价格合理,相对干净卫生的小饭店、小旅馆。开始一至二周为身体适应期,以屁股痛为主,有些人有腰酸背痛;手臂麻。为什么有很多骑行川藏的人骑了一周左右搭车的;身体没有适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。如果坚持每天骑行,一般两周以后身体基本适应了。当然那些骑一天歇三天的人适应期会更长。
出行的第三至第四周为心里适应期。旅途辛苦自不必说;最难过的是一个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。有合适的同伴骑行时,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。但骑行两个月以上的很难找到同伴,多数是一个人。我曾几次独自在外骑行两个月以上,特别是开始一个月,有时会感到特别孤独和寂寞。所以我对那些几个月至几年在外骑行的人很钦佩,很崇拜。
    心态要平和,凡事要想得开,遇有事情能不计较就不计较。社会之大各种人都有,在路上难免会遇上有些很过分的人;如开车的人溅你一身泥、开快车从你身旁过吓你一跳(有的人就是这样,哪怕路有30米宽,又没有其他车辆;你在路边骑,他也全能不顾,以100码以上的速度从你身旁擦肩而过)你生气又有何用?要感谢佛祖保佑他刚才没有轧上你,注意安全是第一位的。千万千万!!!如遇偷盗、敲诈和抢劫,以息事宁人为上策,破财消灾,保命要紧。抢了你的车和装备,你就当是坐车旅游一趟空手回家。
    适当低调一点,一个人在外尽量不要炫耀、不要露财;骑行服可以穿、头盔手套可以戴,车好一点也没有关系。我所说的低调是言谈举止等行为方面。现今社会,抢自行车的基本没有;城市他不敢抢,偏远的地方他抢了他骑不动,容易被抓。他不会那么傻的。
如果是一人以上有组织的骑行,要有和同伴协作的精神,互相尊重平等共处;结伴骑行只是图个乐子。行、止、行走路线、休息观光、吃饭、住宿应当征求大家的意见,至少是多数人的意见;共同商量决定。不要一意孤行,闹得不欢而散。但如果是性格合不来,还是尽早分开为好;不要等到意见公开不欢而散。
    2.自行车准备:
    车辆的选择:
    自行车旅游属于一种体育运动项目,所以自行车选择很重要,普通自行车也能骑行旅游但很累。建议选用特制的旅行车、山地车等;这种自行车运动速度快,可以变速,在不同的路段行驶时,也更加灵活省力。
    长途骑行最好选择专门为长途旅行设计的26-28英寸旅行车,1米8以下的个子,建议不要买GIANT楴柏3500的旅行车;架子太高,停车时脚不能着地。我就因此而吃了不少苦头。车最好前后均有货架,21速以上,且车胎可根据路面和载重情况在1.35-1.5之间自由选择。
    国内旅行人们较为普遍的是用26英寸山地车,这种车可载重120-150公斤,车胎在1.50-2.1之间调整,可装后货架,也可加装前架。
    旅行车一般都有挡泥板和脚撑,有的车配有摩电灯或发电花鼓带感应灯。而我认为山地车也应安装挡泥板。不能的话一旦遇到下雨,身上、包上、车上到处是泥水。湿了车好洗;路途中包可不好洗,洗了也不易干。当然一千以上的防水包不需要洗,只需用水冲一下就可以了。另外车上要配备码表、灯夹、车铃、水壶架。长途骑行建议安装脚撑,方便随时停车休息拍照。
    调试保养:
    普通骑行者喜欢享受边骑边看、自由自在的乐趣,所以速度不是很重要,关键是方便、舒适,所以应按这个要求调车。
    1)车座:骑行者腋部放在车座中轴线,伸手触摸轮盘轴心,以摸到为准,这就是最适合骑行者的车座高度。自行车车座应调整到什么角度为最佳呢?一般说来,以车座较低并有5-10度的前昂角最便于长途旅游。
    2)车把:山地车一般车把高于车座2-10厘米;而旅行车一般高于车座5-20厘米。一般山地车是直把加付把;而旅行车一般为蝴蝶把。
    3)传动:检查转动是否连惯,变速是否到位、灵活,车轮转动阻力大不大;传动部位应上润滑油;如果使年限太久应更换链条、变速线甚至变速系统。
    4)刹车:前后刹车是否灵敏,要不要换来令片或刹车块、刹车线。V刹车长时间煞车后要清理车圈上的残留物,碟刹注意刹车片冷却。
    5)车胎:在内胎与外胎之间放一条防刺胎垫,也可以防止破胎。最好用防刺外胎。
    建议长途出行之前最好换变速线、链条、刹车线、刹车块或来令片、外胎、脚踏,必要时应更换变速系统。
    修理工具:
    一般来说,只要在旅行前准备充分,车辆也调试正确,一路上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。为了方便起见,也应携带一些常用修理工具。如1)轻便打气筒,2)内六角扳手1套包括2.0、2.5、3.0、4、5、6mm共6个最常用的,3)中或小号活扳手,4)十字头、一字头螺丝刀,5)尖嘴钳子,6)截链器,7)内胎锉,8)补胎片,9)剪刀,10)胶水,11)撬胎棒等补胎片工具。12)润滑油,13)抹布,14)辐条扳手。
    备用部件:
    1) 备胎
    内胎2条,外胎1-2条最好为折叠的好带。
    2) 变速线等
    变速线带1套(前后1车份),刹车线1套(油压碟刹就免了)。
    3)辐条
    对于高档品牌车,辐条发生断裂的可能性很小。但对组装车,辐条发生损坏是很常见的。最好选择自己车轮适用的尺寸的带几根,一般带4-8支左右。
    4)螺丝
    常用螺丝,建议按尺寸各准备1-2个备用的,主要是货架连接处适用的螺丝。铁丝准备1米左右,关键时候用得上。我的经验是把螺丝、铁丝、辐条用塑料条包好放在直把里不用管了,要用时拉出来用。
    5) 刹车块或来令片
    V刹系统最少带2套刹车块。碟刹系统来令片要带1车份。谁也不会保证刹车系统不会出问题,遇上长时间下坡不断煞车的话,来令片磨损也会很快的。来令片型号很多,路上不易买到同型号的。V刹遇到雨天或长时间下坡,对刹车块磨损量会加大,带上方便随时更换。
    6)链条
    不用很多2-10节足够用了。建议途中就算你不清洁整车,也要时常清洁链条并上油。
    3.装备的准备:
    (1). 头盔:有一百元至数千元不等。价格高的当能好,但我认为有一百多元的也可以应付得了。外观以红色为好,醒目,对机动车司机有提示作用。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倒地时,保护头部不受损伤。佩戴方式也很重要,要严格按照规定去调整头盔位置及锁紧佩带,绝对不是带上了事。我见有的骑车朋友只是把头盔戴在头上,并没有锁紧佩带,一旦摔倒头盔对头部的保护作用不大。
    (2). 骑行眼镜:降低风沙、昆虫对眼睛造成损伤,以及阳光、地面对眼睛的刺激。一百元以上的骑行眼镜就很不错,有多付镜片可以换。黄色镜片适合晚上用、蓝色镜片适合阴天用、有反光的及深色镜片适合有太阳及雪地用。备用眼镜:近视眼的必备品。
    (3). 骑行服:色彩鲜明的骑行服增加了安全性。骑行裤,可以减轻大腿内侧摩擦,减少不适。夏天可以直接穿在外面,不要另穿内裤;冬季也可以贴身当内外衣穿。骑行服现在已经普及,价格并不很高。
    (4). 手套:可以防滑、保暖,一般手套分为半手指及全手指;夏季一般用半指手套。手套不宜过大,最好紧贴手部,这样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保证指尖不受伤害。
    (5). 袜子:一般的短棉袜也可以用。厚薄棉质袜,厚薄都带几双。
    (6). 鞋:一般运动鞋或旅游鞋、解放鞋都行。最好带2双以便换洗。去青藏最好穿高腰登山靴。登山靴要比穿了两三层厚棉袜的脚大至少一指。随身备用轻便鞋。拖鞋或凉鞋1双,涉水或洗澡时用。
    (7). 头巾、头套:夏季随时用得上头巾,防晒、防尘。冬季及高原下山时戴头套比穿衣方便些。露营和寒冷时头套可当一件冬衣。
    (8). 冲锋衣:好的冲锋衣可以排除衣物内的水汽、保温、防风、防雨。应该选品牌的比较好,但很贵,一千元一下的基本没有防雨作用。为了安全起见,颜色以鲜艳的色调为首选,这样在户外比较醒目。增加自身的安全性。
    (9). 速干衣:准备1-2套,最好是两节可拆开的,可以两用。速干衣的设计是前胸由两层不同织物构成,更好的做到挡风、保温。背部一般都另有纤维网,可以更好的排汗,人体的热量可以通过背部开口排出,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快地降温,更快地排出水汽。化学纤维面料,不吸水易干,很实用。
    (10). 抓绒衣裤:西部、高原常年要带,东部冬季要带。你不知道哪天会下雨降温,人在旅途不能受冻挨饿。
    (11). 内衣: 1-2套。
    (12). 海绵坐垫:不穿骑行服的人,最好装一个。但海绵坐垫和骑行服不能同时用。
    (13). 帐篷:如果你选择的是东部地区而又不想露营可以不考虑带。在青藏,冬季须用高山帐。高山帐很贵,各人根据需要及自身财力购买。
    (14). 睡袋:即使不露营建议每人都应带一个,内地的春秋及高原的夏季用化纤棉睡袋或抓绒睡袋。北方的冬季及高原用羽绒睡袋,如果银子充足,建议选择品牌的。羽绒睡袋1000g以上,使用范围更广些。中老年人不比年轻人,应以保暖舒适为重。
    (15). 防潮垫:与帐篷一同携带,不重的;建议选择海绵类的,充气的太重,还要带相应的补漏工具。搓板式,比平板式的好。
    (16). 驮包:专业的自行车驮包,设计也比较合理,起放东西比较方便。驮包的质量是不能忽视的,半路坏了是很头痛的。除非千元以上的,一般要另配防雨罩。价钱从100多至数千元不等。买什么样的就看各位的银子多少及重视程度了。
    (17). 车首包:放地图、相机、常用小物品不错。直把自行车不好装,那只好放弃。
    (18). 横杆包:可以放手机、钱包、mp3、gps、备用电池等。一般横杆包用的多。方便起放东西。
    (19). 背包:临时出行,登山,购物,参观景点要用。但专业自行车驮包的上面的横包已设计有背包的功能,就不需要另带了。
    (20). 腰包:可装相机、手机、钱包。如果带卡片相机而又没有相机包,最好带上腰包,起放相机很方便的。
    (21). 雨衣:出门在外,除了太阳就是风雨,总不会因为怕下雨而不敢出门。最好是分体的,西部高原可当衣服。应该选红色、黄色、橙色为好。醒目可起到提醒司机注意的作用。保障安全。
    (22). 遮阳帽:骑士帽最好,防水,湿了不会坏;不建议用包住颈部和脸部的那种;戴着骑车很热的。
    (23). 绑带:不穿骑行服而穿长裤时要用的。
    (24). 护膝、护肘:冬春季及西部高原很有用,下山时能当衣服的作用。
    (25). 真空压缩袋:压缩睡袋,羽绒服,抓绒衣。可以减少体积。又防湿。  
    (26). 塑料袋:厚实的带几个。
    (27). 气炉头、气罐:露营时用,平时可以增加乐趣。
    (28). 户外套锅:单人用1-2人的。
    (29). 保温瓶:那种旅游保温壶,超市有卖的。走青海、西藏、新疆建议用1升以上的;内地可以用750ml的保温水壶,冬天喝水不多。
    (30). 小刀:最好是瑞士军刀,旅程中会带来很大方便。
    (31). 火机、火柴:不抽烟也要带。最好带使用火石的火机。
    (32). 海拔表:显示温度、时间、海拔、气压、指南。增加旅游的乐趣。
    (33). 手电筒或车前灯、车尾灯:必须备一个;谁也不能保证不走夜路。再说有些地方过隧道也要用。注意电量补充。现在LEDQ5、T6的省电,亮度高。如用车前灯要配好电池盒。除作照明外还可作救生使用。偶然夜骑或一旦遇上下雨开着尾灯对自身的安全大有好处。
    (34). 相机、卡、相机电池:途中及景点留影用作纪念,也增加旅游乐趣。带回照片可作以后的回忆,也可将旅途故事与朋友、家人分享。
    (35). 日记本,笔:记日记、写信等。
    (36). 地图:如果计划是1省或几省,则只要带相应省的地图;如果是骑行多省则要带全国地图。如果计划是1条线路也可从网上下载打印地图。平常多看看地图、在地图上画记号、写备忘也可增加旅途乐趣。
    (37). 防晒霜、唇膏:高原地区空气湿度低,嘴唇易干裂。
    (38). 毛巾、牙膏、牙刷、肥皂、洗衣粉、沐浴露、小镜子等个人生活用品在家也不能少的。
    (39). 方巾2条:最好是棉布的,擦汗用;天冷塞到胸前衣服里防寒。
    (40). 把缸1只,勺子1只,筷子1双。带套锅可以不带大把缸;勺子、筷子有套装的携带很方便。
    (41). 卫生纸1包。
    (42). 剃须刀1个(女士免了):经常用用,不能被别人认为我们是要饭的。
    (43). 针线包:大小准备2-4根针,几色线准备几米。
    (44). 小折叠电吹风:鞋袜湿了短裤未干均可用。
    (45). 小锁1把:有些地方住旅店自己锁一下门还是放心。
    (46). 细绳子:5-20米,直径4-5mm的尼龙绳就好,很多时候用的上,捆扎东西、平时晾衣服、牵引、加固、救援都用得上。
    (47).塑料扎带:带几根很实用的,扎码表及感应头、打气筒、车灯等。
    (48). 橡胶绑带:成品的,便宜的2-3元一根,贵的10元左右一根;带几根。
    (49). 折扇:夏天走热了休息时用。
     4.技术准备:
    骑车技术;
    长途骑行,首先是控制速度,保持体力。掌握速度和体力的协调。强度过大或身体疲惫,应当减速,或休息。上坡时,凭借惯性适时顺滑变速,不应用力猛蹬;那样最容易拉坏链条。下坡时可适当放松身体,但应注意速度过快时,使用制动减速。如果是长的下坡路段最好匀速下坡;速度控制在<35km/h。象川藏等地,下坡时要看景;速度更要控制在15km/h,便于随时停车。并且要尽量靠山体边骑。非紧急情况,不要把刹车捏死,否则外带磨损会加快。速度过快或下坡时用力捏死刹车有翻车的可能。
    掌握好骑行技术是很重要的,娴熟的车技可大大节省体力,保证安全。山地车车座适当调低点,增加蹬车灵活度,可减轻腿部疲劳;车把相对高人不需要扒在车上,不用抬头,颈部和腰部相对不易疲劳。视野也开阔些。臀部受力均匀,减少疲劳感,同时又可减轻双臂的负重;双臂不易疲劳。这也不是绝对的,各人自己调试;适合自己的就好。
    自行车旅游选择好适当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。一般来讲,在体力正常、道路平坦等条件下的长途骑行,速度应保持在15km/h左右,体力好的最好也不要超过20 km/h。选择适当的速度,好路适当快点路不好就慢一点。每个人的体能不一样,骑车的风格和习惯不一样;有的人喜欢骑得快,有的人喜欢慢慢骑。长途骑行建议每隔1-2小时休息一次,以缓解肌肉疲惫。路上有景要停车时应注意安全。在特殊的道路条件下行车,适当地掌握行车速度更为重要。无论是山间小路,还是又长又陡的下坡道,车速度都不可太快。
    调车技术;
    调变速:变速系统应在出发前调好,前后变速一样挂不上大轮盘是逆时针调变速线管两头的微调螺丝,在大盘上下不来是顺时针调微调螺丝。
    调刹车:碟刹系统的油压碟刹,只能调整夹器两边的间隙。线拉碟刹有几个可调的地方,一是调刹车线管两头的微调螺丝;太紧顺时针方向调,否则相反方向调。二是调夹器边上的一个螺丝,在夹器的侧面的中心,同样是顺时针调紧,逆时针调松。
    调轮圈:成品车不用调。组装车及换辐条后要调,首先翻过车架,把轮圈放在车架上,转动车圈,看看轮圈是否摆动;逆时针调紧摆离中线部位的对侧的辐条。如果轮圈转动时有部分超出同心圆,则调紧该部位的两侧辐条。
    调中轴:调中轴时应松开链条调,需用专业扳手调至转动自如流畅,不涩不摇摆。
    调花鼓:一般久裕、昆腾等培林花鼓不需要调。Shimano等珠档花鼓应调至转动自然,不涩、不抖、间隙适当好为止。
    修车技术;
    其实现在的车架、车圈都是铝合金的,一般不用修,坏了也修不了。修车应该会接、换链条;换胎、补胎,调整刹车线、变速线。车出状况随时修理。
    四.骑行途中的建议:
    一个人随意:
    一个人时,随意性很强,想几时走几时走;想几时停几时停。想走快就走快,想走慢就走慢,没有人催也没有人等你。想几时吃饭几时吃,要几点睡几点睡。全凭你自己决定。无拘无束,也玩得痛快。
一伙人协调:
    有同伙一起出游时,应时时想着遵守约定,事事尽量做到大家协商着办。特别是路线、住宿。有伴出游的好处是,路上边走边聊;不寂寞不会感到孤单。最重要的是露营时互相有个照应。
    五.骑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:
    安全第一,路上自行车是弱者,不能与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比,更不能与汽车比。
    下坡路:
    特别是下坡的时候。让机动车先下我们在后面更放心些。就是平路也尽量让他们,一旦相遇吃亏的是我们。现在几乎没有机动车让自行车的。下坡时要控制好车速,我们走的几乎是陌生的路,前面的路况我们并不清楚;速度一旦过快遇有木块、石块、坑洼等特殊情况就不好办了。
    红绿灯:
    有红绿灯的地方遇上红灯一定要停,一是遵守交通规则体现我们的素质;再一个就是我们碰不过任何车辆。这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。
    涉水路:
    涉水路段一定要弄清楚水下的情况再过。切不可大意。有激流的涉水路段更要小心通过。如果水太深应借助其他办法通过。不管会不会游泳。都不要盲目冲过去。
    过隧道:
    一般新修的隧道和有灯的隧道还好,开灯慢速通过即可。有些隧道里面漆黑即不平又有粗、碎石块,拌上容易摔车。所以过隧道一定要小心。
    过弯道:
    过弯道不管有没有机动车,我们只能走道路整幅的自己这半边,不能为了抄近路而走到路的另一边。那样很危险。特别是在路两边有树木的时候。电瓶车、摩托车很快又不会提前鸣喇叭提醒。
    旁山险道:
    走旁山险路时候,一要看看路上有没有山上掉下来的大小石块,有石块的地方还有可能随时掉落石块。看准时机尽快通过。二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走路外则(一般路边有护栏),我们的车不重,不会把路压塌。象川藏路上的排龙那段,遇机动车时,应提前下车推行。
    高速路:
    尽量不要上高速公路,有的地方高速公路有拖拉机、摩托车在上面走(以西北多见);我们骑车尽量不要上。一是高速公路上车速快,对我们安全不利;二是高速公路边沿部分撒满了小石子,我们一路都在石子上骑;三是高速公路太平直,而且都是挖山架桥的对我们骑车的人观景不利;四是高速公路路边没有大树,我们要想停车休息一下都找不到地方。我曾经多次无意间骑上高速路,想下路都难。
    另外车上载的体积比较大的帐篷、睡袋、防潮垫等物品要合理放置,用橡胶带绑扎牢。驮包也应用橡胶带绑扎固定,使其不致摆动。路上颠簸时驮包摆动最容易使货架断裂,东西洒落;一旦在下陡坡或有汽车经过时发生是很危险的。
    六.我的一点经验总结:
    长途出行不同于短途休闲,是对骑车旅行者身心及车辆、装备的考验。不经过精心准备、策划。匆忙上路,对路上的困难估计不够;不是人心里、身体受不了。就是车子不行,必须装备没带。坚持下去身心受煎熬;刚出门几天就只好坐车返回。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。更不要谈美好的回忆了;另外骑车不专心对安全也不利。以上物品不一定要全带,可以只挑自己认为重要的带;当能要根据出行时间、季节决定;夏天东部游1-2个月不需要带冬衣等等。
    过海峡坐海轮时自行车是放在下面的船舱里的。由于缺乏经验,等我下船舱取车时,舱里的大货车已经启动,满舱汽车尾气,呛得难受。应提前准备好把车推到船舱口,最先下船;或等汽车走完后再下舱取车。
    网上有很多帖子说骑行川藏没有推过车。我认为那不适用于我们一般的中老年人,我们是出来锻炼身体观光旅游的,不是来吃苦拼命的。我在骑川藏线时就是推得多,这样更好看景。在附近拉练时我也是埋头蹬车,气喘嘘嘘;因为附近的山石我都很清楚,没有必要到处看。
    我们走我们的路看我们的景,走路不要钱;路上能看到的景色也不要钱。野花不要采,便宜不要占。如想给人物模特拍照,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。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现在很多景点都要买票,我们只有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票价决定是否买票参观。不粘毒,不酗酒。也尽量不要买廉价货、土特产;一则我们自行车不好带,二则我们也不识货。装在驮包的衣服或重要物品,建议用塑料袋装好。随身携带的现金要保管好。吃饭、住宿,最好先了解饭菜质量、住宿条件,谈好价钱再决定吃住。吃饭后再结账遇上黑店主,挨宰后心里几天都会不舒服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声明:本站严禁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!

本站内容由网友原创或转载,如发生侵权行为,请及时联系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